

大眾網記者 梁紅國 王雪 臨沂報道 敬獻素色鮮花、學習烈士事跡、重溫入黨誓詞……清明節(jié)到來之際,沂南各地依托紅色紀念館、烈士陵園等紅色資源,開展了系列祭奠活動,緬懷革命英烈,傳承紅色基因,繼承先輩遺志,汲取奮進力量。
春深四月,松柏凝翠。在清明節(jié)這個承載著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情懷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里,張莊中學的數十名師生來到南官莊烈士墓,迎著和煦的春風,以文明綠色的方式緬懷先烈,傳承紅色精神。
為積極響應“移風易俗”號召,綠色祭掃逐漸成為如今追思活動的基調。莊嚴肅穆的烈士紀念碑前,師生自發(fā)清理烈士墓周邊雜草落葉并致以鞠躬默哀,手捧白菊松柏代替香燭作為裝點,以最樸素的方式傳遞對革命先烈的敬仰與追思之情。帶隊老師結合當地紅色資源,向同學們講述了革命先烈們在戰(zhàn)火年代的英勇事跡,追憶他們?yōu)閲胰嗣駹奚瞰I的生平,將紅色的種子播撒在學生心中,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沂蒙精神?!耙郧坝X得英雄很遠,今天觸摸到墓碑上的名字,才明白英雄就在身邊,責任就在腳下?!睅ш牻處熞o勝參加活動后受到觸動,他表示,開展此類活動對學生成長具有特別的意義,能幫助新生代力量“系好第一顆扣子”,以行動踐行紅色精神。 沂南縣依汶鎮(zhèn)也有著清明祭掃的傳統(tǒng)習俗,既飽含對先輩的追思,也承載著紅色基因的傳承。每年清明,依汶鎮(zhèn)朱家里莊初級中學都會組織師生前往魯中革命烈士陵園開展祭掃活動。在莊嚴肅穆的陵園里,團員、少先隊員向革命先烈獻上花圈,全體師生祭掃、瞻仰烈士紀念碑,以表達對烈士的無限哀思。在這過程中,同學們直面革命先烈的革命歷程,深刻體會到革命的艱辛,明確自己作為新時代學生肩負的歷史使命。 除了學校組織的祭掃活動,當地民眾也會自發(fā)來到烈士陵園和先輩墓前,以傳統(tǒng)方式追思故人。他們將攜帶的食物供祭在墓前,有的還會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并鞠躬祭拜,來表達對先人的敬意與懷念。依汶鎮(zhèn)的清明祭掃習俗,是當地歷史文化和紅色精神的生動體現。它將慎終追遠的傳統(tǒng)美德與紅色文化緊密結合,引導人們銘記歷史,珍惜當下,并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依汶人奮勇前行,為美好生活不懈奮斗。
沂南縣蘇村鎮(zhèn)中心小學、蘇村中學組織師生到劉鳴鑾紀念碑、門庵子家庭烈士陵園開展清明祭奠英烈主題教育?;顒蝇F場,少先隊員代表韓智恩代表全體同學發(fā)言,她說:“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深知肩負的責任重大。我們要繼承先烈們的遺志,發(fā)揚他們的精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培養(yǎng)良好品德。我們要以先烈為榜樣,樹立遠大理想,堅定信念,勇敢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
在烈士陵園,蘇村鎮(zhèn)中心小學校長梅常貴給同學們上了一堂紅色思政課,他表示,臨沂是全國知名的革命老區(qū),是一片紅色的熱土,作為沂蒙子弟,學習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生們要把對革命先輩的感恩之情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五育并舉,全面發(fā)展,在革命文化傳承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牢記家國歷史,不忘來時之路。沂南各地舉辦的追憶先烈活動將愛國教育與文明風尚結合起來,讓廣大群眾在節(jié)日氛圍中重溫歷史、緬懷先烈,更推動了沂蒙精神、紅色力量在鄉(xiāng)村的傳播,為建設和美鄉(xiāng)村貢獻精神源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