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和百色的黨員干部、大中小學生一起學唱沂蒙紅歌,聆聽沂蒙紅色故事,進一步促進了兩地的紅色文化交流。下一步我們也將繼續(xù)創(chuàng)新黨課教育形式,用這種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沂蒙紅色故事。”華東野戰(zhàn)軍總部舊址暨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教學培訓科科長周學信表示,為進一步弘揚傳承沂蒙精神,日前,華東野戰(zhàn)軍總部舊址暨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臨沂大學國家革命文物協(xié)同研究中心攜《歌聲里的沂蒙精神》走進廣西百色學院,為當?shù)貛熒鷰砹艘惶脛e開生面的藝術黨課。 在百色學院報告廳里,兩位授課老師通過《沂蒙山小調》等7首沂蒙特色歌曲的樂理知識、歷史背景的講述與交流,向師生們講述了革命戰(zhàn)爭年代沂蒙人民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翻身得解放、堅定跟黨走的崢嶸歲月。授課老師與百色學生一同唱山歌、學小調、扭秧歌、打節(jié)拍……課堂氛圍熱烈,掌聲陣陣。 臨沂市河東區(qū)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膽嘗試推動紅色教育發(fā)展的新方式新方法,多措并舉將域內紅色資源轉變?yōu)樽钪庇^、最鮮活的教材,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青少年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筑牢“信念之基”、激發(fā)“奮進之力”。 讓紅色教育“活”起來。以活動為載體,助力紅色基因傳承。河東區(qū)開展“沂蒙精神代代傳·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紅色故事宣講比賽,讓青少年在比賽中感受紅色文化,感受沂蒙精神的偉大,緬懷革命先烈。堅持全環(huán)境立德樹人,在清明節(jié)開展清明祭英烈主題升旗儀式,通過講述沂蒙精神的典型人物事跡《一個西瓜》的故事,引導隊員感悟“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湯頭街道中心小學組織少先隊員走進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向烈士敬獻鮮花,聆聽烈士的革命事跡,在莊嚴的紀念碑下重溫入隊誓詞,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讓青少年通過實踐,感受紅色文化,河東區(qū)在前期活動的基礎上,還將立足區(qū)域教育實際,將紅色基因和立德樹人相結合,發(fā)揚紅色傳統(tǒng)、厚植家國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真正把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種子埋入青少年心靈深處,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讓紅色教育“火”起來。通過沂蒙精神進校園和紅領巾巡講團宣講,將沂蒙精神和紅色教育相結合,實現(xiàn)全過程立德樹人。臨沂軍部街小學自誕生就自帶紅色光環(huán),開展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弘揚沂蒙精神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神圣使命。學校通過全方位、立體化的紅色教育實施,把紅色元素引進校園,讓紅色教育走進課堂,紅色精神融入學生心靈,用紅色文化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為孩子提供一個“紅色”的校園,感受紅色的魅力所在。臨沂幸福小學五年級開展“璀璨瑯琊史·紅色沂蒙情”研學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通過參觀紅嫂文化博物館里,一幅幅圖片和一件件展品,展現(xiàn)了支前紅嫂的感人事跡,新時期紅嫂代表人物——朱呈镕,孩子們對軍民一家的沂蒙紅嫂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依托華東野戰(zhàn)軍紀念館,培訓紅領巾講解員,讓紅領巾講解員為前來參觀的青少年講述家鄉(xiāng)紅色故事,用實際行動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臨沂市河東區(qū)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深挖紅色基因,賦能立德樹人,依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成長發(fā)展需求,突出以德立校、以德立師、以德立生,著力建成“時時、處處、人人”育人的學校全環(huán)境立德樹人體系,形成多方參與、聯(lián)動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努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張繼平 朱孟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