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貫徹市委十四屆九次全會精神 高舉沂蒙精神大旗,深意何在? ——學習貫徹市委十四屆九次全會精神系列評論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個城市同樣需要有城市精神。”在臨沂,沂蒙精神就是城市之魂,是我們發(fā)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城市文明素養(yǎng)和道德理想的綜合反映,是市民認同的精神價值與共同追求。 本次市委全委會,提出要高舉沂蒙精神大旗,深入闡釋了兩條邏輯主線,將傳承弘揚沂蒙精神推向了新的高度,其中深意值得細品。 高舉這面旗幟,首在尋根溯源,叩問“我們從何而來”的初心使命。沂蒙精神的根,深扎于黨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紅色沃土。重溫血與火的歷史,不僅是為了銘記過往,更是為了在新征程上再次確認,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們的“定盤星”,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是我們的力量之源。這,是我們的初心,也是走向未來的底氣所在。 高舉這面旗幟,重在立足當下,破解“我們身處何方”的時代考題。今天的臨沂,正處于聚勢蝶變的關鍵時期,亟需錨定目標再加力、再升級、再提速。精神不能直接變成GDP,但一座沒有精神的城市,便失了魂魄,縱有龐大體量,也難行穩(wěn)致遠。面對挑戰(zhàn),正是“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勁頭,賦予我們商城出海的破局勇氣;正是“無私奉獻”的擔當,激勵我們在補鏈強鏈的賽道上加速奔跑;也正是“水乳交融”的情懷,引領我們將“12345·臨沂首發(fā)”等民生品牌擦得更亮,讓更多市民享受到了高質量發(fā)展的成果。 高舉這面旗幟,志在昭示未來,回答“我們將向何處去”的重大命題。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傳承,在于賡續(xù)不息,在于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我們絕不能把沂蒙精神束之高閣,供奉于歷史展館,而要讓她成為城市發(fā)展的“活的靈魂”。當“紅色文旅”融合發(fā)展,讓游客在瑯琊古城與紅嫂故里之間觸摸歷史脈搏時;當“臨沂好人”的凡人善舉蔚然成風,化為城市最溫暖的底色時;當千萬沂蒙兒女為加快“建設名副其實的省區(qū)域副中心”而團結奮斗、聚沙成塔時,沂蒙精神——已然轉化為發(fā)展的“新動能”、文明的“新標尺”、未來的“新引擎”! 本報評論員 |
